这是新媒体时代,更是一个崇尚“快”的时代。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受时空限制的因素,弥补了传统媒体在报道时效上的滞后,记者在新闻现场可以以近乎于直播的方式报道,让新闻从日报变成了“分报”“秒报”,拍摄的照片或者撰写的新闻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让公众在第一时间了解获知。

  众所周知,新闻贵快贵新,时效性一直是媒体争夺用户的主打牌,也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但最新最快并不意味着就是最好,最好的新闻并不总是首先被获知的新闻,而常常是报道得最好的新闻。好新闻有时是“抢”出来,有时则是“等”出来的。在崇尚“快抢”新闻的时代,记者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慢等”。特别是一些题材好的新闻,不能一味追求速度,而应该在深度上下功夫,或者选择一个恰当的报道时机再发表,不但不会丧失新闻的价值,反而能让好题材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一、好新闻要等好时机来发布

  新闻工作者都知道,有些新闻是需要“压一压”的,比如当前的反腐报道、某些刑事案件的报道,在事件的起初都不太适合报道,要等到适合的时机才公开发布。其实,除了这些所谓特殊新闻外,普通新闻也有“压一压”的必要,这个“压一压”是指选择一个最适合发表或能让新闻报道发挥最大传播效应的时间点进行报道。

  前年,记者采访一位医学专家,他谈到如今很多人非常害怕死亡,面对肿瘤等大病时极端恐惧,成了一种心理负担和情绪障碍,使患病后的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持续下降,大病加上“心病”,进一步加重了病情。一直以来,中国人接受的都是关于生的教育,比如如何出人头地地工作,如何体面稳定地活着,如何珍爱生命延年益寿,而对死亡却讳莫如深。许多国人没有接受过死亡教育,他们在临终阶段无法接受死亡,只能在恐惧的阴影中离开人世。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但记者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报道时机。这样一拖,就拖了大半年。直到当年的7月17日——杨绛先生的104岁生日。一些媒体不约而同拿出大幅版面报道她一生当中的成就,其中提到,96岁时杨绛写下《走到人生边上》一书。书中杨绛先生不回避死亡,笑谈自己是“边缘人”,站在人生边缘回望一生,说“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这不由让记者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最好的死亡教育吗?杨绛先生正因为有此份“边缘人”的淡定,不回避死亡的豁达乐观心态,才能在104岁高龄时还笔耕不辍、笑对死神。于是,记者在7月23日的江南保健报发表了《中国人需要死亡教育》一文,获得当年的无锡市好新闻评论二等奖、江苏省专业报好新闻二等奖等奖项。

  在新闻作品的撰写中,如何才能够将新闻事实传播出去,这是关键所在。所谓报道时机,就是在策划和组织报道中寻找到有利于报道获得良好效果的机会。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就可能削弱报道应有的效果。报道的时机得当,会引起受众的兴趣和重视;时机不合适,则可能减弱受众的兴趣,甚至使受众产生错觉、误解和反感,反而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新闻媒体追求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就必然要考虑一则新闻、一篇评论在何时报道出来最恰当、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好新闻不光要速度,更应该要深度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好的新闻也是如此,好新闻不仅只有速度一个维度,更应该在深度上下功夫。新闻向来是报道事实,追踪真相的,但如果在短时间“抢发”新闻,没有结合事实真相的来龙去脉或者新闻背景的纵横交错,那么这个新闻事实往往是表面的、肤浅的。

  2016年,记者的《校园防艾教育跟不上趟》一文获得江苏省好新闻二等奖。可这篇文章也是在获知线索后等了将近一年才写成的。去年三月份,记者去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采访,这是一家传染病医院,其中的部分工作人员是无锡市艾滋病公益机构红丝带关爱中心的工作人员。采访对象当时跟记者说,她们是公益组织,不光为艾滋病感染者提供各项服务,更承担着宣教艾滋病的任务。让她很苦恼的是,现在随着性生活的低龄化,艾滋病在校园中流行开来,但学校的管理者却还是老思路,认为艾滋病是“洪水猛兽”,不让他们进校园宣教。

  记者觉得,稿子完全可以马上发,但如果就这么发,有点可惜。为什么?没有校园艾滋病的背景材料。现在校园艾滋病发病率是多少?每年校园感染者新增多少?而这些数据,地方上的疾控部门一般没有权威数据,不可能提供,只有国家疾控部门才有,他们一般会在每年的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后发布消息。果然在11月底,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透露,近5年我国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而与此对应的是,90%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防护艾滋病。有了这个背景资料,再结合过去的采访,这篇文章方显得有点有面,有因有果,充分说明防艾教育的缺失正是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三、自媒体时代新闻人更要慢下来冷静思考

  近年来,媒体上不乏 “丢肾门”“缝肛门”“八毛门”等影响巨大的医疗报道,第一时间博得了眼球,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在遭遇这些热点事件后的第一时间,很多媒体未加思索、蜂拥而上,没有核实报道内容,用“想当然”的想法代替专业判断,跟风发表评论。事后当这些医疗假新闻被披露出来,舆论焦点也从最初的“医院备受质疑”到最后的“媒体饱受诟病”,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如今是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新闻源,每个人都是通讯社。在这种情况下,每逢遭遇到热点,按照新闻人的职业操守来说,切勿一哄而上,而应该懂得三思。比如,思考一下这个新闻的真假程度,如果是虚假新闻,就没有任何报道和评论价值。面对热点“快”反应,恰恰暴露了跟风和飘浮。相反,面对热点“慢”一点,恰恰反映了认真的态度和思考的精神,也才能让 “跟风式”的“假新闻”评论少一些。

  “等一等”不是停止不前,而是一种科学的写作态度,一种智慧的人生选择。“饭未煮熟,不能妄自一开;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古语云欲速则不达,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中,要学会高效率地赶路,也要学会适当地“等一等”。